膽囊癌~常需切除後才能診斷的腫瘤

一位56歲女性,有膽結石病史,予以做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赫然發現膽囊裡面除了膽囊結石外,還有一個腫瘤樣的陰影,即使變換各種姿勢,此陰影並沒有任何移動的現象,在高度懷疑膽囊腫瘤的情況下,予以轉診到醫學中心做進一步的檢查。

膽囊腫瘤

以前趙寧博士因健檢發現疑似有膽結石,摘除膽囊後,被診斷為膽囊癌,轉到榮總進一步治療,後來卻發現腹腔、小腸有癌細胞轉移,病情持續惡化,隨後接受多次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仍不幸辭世,令人扼腕!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癌症,根據2010年衛生署統計資料,膽囊癌是台灣全部癌症死亡之第16,其中佔男性癌症死因第15位,女性癌症死因第11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2.3人,因此並非罕見的癌症


膽囊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是很明顯,且惡性度高,等感到不適而就診診斷出罹癌時,大都已經太晚,很難達到手術切除治癒之目的,因此預後不佳。早期的膽囊癌很難予以診斷,通常是在膽囊切除手術之後,由病理切片診斷出來。約有二成的膽囊癌是手術意外發現的。膽囊癌好發於55-70歲間,女多於男 31

初期膽囊癌很少有症狀發生,因為只局限在黏膜層或肌肉層,若進一步侵犯,可能就會有症狀產生。比較常見的症狀有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腹脹、打嗝、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體重降低、不明原因發燒,甚至茶色尿與黃疸、腹水,某些患者會在右上腹部觸摸到腫塊。一旦膽囊癌病患出現黃疸時,治療的預後會比較差。

無黃疸病人其鹼性鏻酸酶經常會升高,原因可能是癌細胞侵犯至肝臟、肝管或造成膽管炎或肝轉移之故,鹼性鏻酸酶的升高可以使我們瞭解病患因腹部不適而進一步檢查膽道疾病的重要指標。

膽囊癌的危險因子主要有 (1)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 (2)陶瓷狀膽囊(Procelain Gallbladder) (3)膽道先天結構異常 (4)膽囊息肉(大於一公分,平坦無柄) (5)自體免疫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原發性硬化膽管炎等。


其中膽結石是經常被提及的危險因子,約七至八成的膽囊癌病患合併有膽結石,應該是結石對膽囊黏膜細胞長期刺激而造成。

手術切除膽囊癌是目前唯一可治癒的方法,但可惜只有少部分膽囊癌病人較早發現,可考慮治癒性手術切除。全數膽囊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小於 5%。膽囊癌是一個比較容易轉移的腫瘤,越早治療,存活率越高。


如果有上述危險因子或症狀時,應盡早至胃腸肝膽科就診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九大聯合診所    楊峻昌醫師  提供

九大消化系專科聯盟  胃腸肝膽疾病的專家

楠梓總院 九大聯合診所 建楠路215號 (07)3531510。

鳳山分院 九大五甲診所 五甲二路348號 (07)7276789。

左營分院 九大自由診所 自由三路410號 (07)3591963。

三民分院 九大九如診所 九如二路331號 (07)3210999

(點選診所連結各分院門診與醫師簡介)

 

@ 索取各分院最新門診表 @

https://line.me/R/ti/p/%40pei8780i

 

www.ninbig.com